2007年4月2日星期一

诗人向他自己说话,被世人偷听了去。

这句话是从张爱玲的《论写作》中看到的,但并不是她的原话,所以归在“quotes from nowhere”里。

自己的文章

  我喜欢素朴,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。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做过于华靡。但我以为用《旧约》那样单纯的写法是做不通的,托尔斯泰晚年就是被这个牺牲了。我也并不赞成唯美派。但我以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,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。溪涧之水的浪花是轻佻的,但倘是海水,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粼粼,也仍然饱蓄着洪涛大浪的气象的。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,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。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,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,浮华之中有素朴,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,流连忘返了。虽然如此,我还是保持我的作风,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,而我也不过是一个文学的习作者。
  
  我的作品,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,可是嫌它不够舒服。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,可是嫌它不够严肃。但我只能做到这样,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。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。

有许多人喜欢张爱玲,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年代。可是我以前对张爱玲不大有感觉,觉得读她的东西有些压抑。昨天读到她的《自己的文章》才有所领悟。 自己以前误解了她,以后倒要细心领会。

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

文龙及其批评《金瓶梅》(2)

从来无所羡慕者不作书,无所怨恨者不作书,非曾亲身阅历者作书亦不能成书。

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

文龙及其批评《金瓶梅》(1)

窃尝有言曰:人生作一件好事,十年后思之,尤觉欣慰;作一件坏事,十年后思之,尤切惭惶。不必对得阎罗王过,要先使主人翁安。天地既生我为人,人事却不可不尽,与其身安逸而心中负疚,终不若身劳苦而心内无惭。负疚者享福非福,无惭者求寿得寿。此中消息,可为知者道,难与俗子言也。

读到这里忍不住反省自己。
我做过一件好事值得“十年后思之,尤觉欣慰”吗?
想了想,没有。
惭愧!
又一想,那么我做过一件坏事让我“十年后思之,尤切惭惶”吗?
也没有。
万幸!
又一转念,
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太糟糕了吧?
本该自责的事情也都忘记了。
但至少,
快半生的历程中竟没作过一件对别人有益的事值得“十年后思之,尤觉欣慰”也算是很失败了。

也许应该说,快半生的历程中没作过一件对别人有害的事值得“十年后思之,尤切惭惶”就该很欣慰了。但是做人还是应该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这么低吧。wave在blog上写过一段话,大意是现代的道德标准是:只要不影响到别人,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。但是这该是法律的标准,而不是道德的标准。道德标准应该比这更高些,否则人就太可悲了。窃深赞同!

2007年3月1日星期四

《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》

by 安然

“四季园菜场门口,有位买花姑娘摆个摊位专卖鲜花,五元至拾元钱一束。我每次经过那里都会买一束带回家插在水晶玻璃花瓶里。于是来家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爱花。

只有我自己最清楚,我其实是个伪爱花者。就像我弟笑我是个伪球迷一样。为什么?因为,一个真正的爱花的人,绝对不会满足于买一束花,而是会爱花的一生的。即从一颗种子开始,浇灌,注视,等待,呵护,牵挂,疼惜。

咱老爸就是这样的人。咱家的小院里一年四季总有花草蓬蓬勃勃地生长著,虽然那些都是普通的花,但也可以使满园芬芳。老爸像看护小孩子一样地看护著她们。偶有顽童踢球踢坏了花枝,老爸往往会心疼好几天。老爸说,他能听到花儿的呼吸和心跳。可惜咱家的小院因为拆迁已从地球上消失了。

说实话,我每次买回那些青春被拦腰折断的花儿,心都会隐隐的有些痛。每换一次水就看她们老一回,直到她们老得全都凋谢了被我扔进垃圾箱。真的,那种无声的痛楚让我一直心存愧疚。

是啊,凡世间爱花人都沉醉于鲜花盛开时的美丽,而买花人或买花送人无疑是在享受花一生中最华美最精彩的段落。而不是爱她的一生:她的生长,她的绽放,她的调零。真正的爱花人绝对不是这样。可是,你想,现如今又能有几个是真正的爱花之人呢?”